10月10日上午,著名历史文化学者周非、网络达人关瑞雪、动画制作人艾勇应邀来校交流。双方围绕“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这一核心议题,在校图书馆902会议室举行了专题座谈。校领导冯传良、李子华、张鹏,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及有关专业教师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校长冯传良对三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现状与发展规划。他指出,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借助上海交通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质资源,持续推进芜湖学院与上海交大芜湖研究院“院校一体、协同发展”。通过开设工科试验班、企业冠名班等,打造“顶天立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精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他特别强调,在数字化浪潮下,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融入新媒体语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是当前育人工作的重要课题,期待通过此次交流汇聚智慧,开创校地协同育人新格局。
执行校长李子华围绕“开放式办学、多样性培养、一体化管理”等主题,阐述了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具体思路和举措。他表示,学校将持续优化教学服务保障,并着重提及将探索构建适应新媒体时代特点的学业指导与就业帮扶体系,为学生驾驭未来职业环境、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交流研讨环节,周非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研究功底和丰富的公共管理经验,对网络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他从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的视角切入,分析了以短视频、直播等为代表的新媒介形态对青年思想、生活方式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他认为,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地,应主动研究并善用这些新平台,将其转化为思政教育和文化育人的有效载体,并探讨开设相关课程与研究方向的可行性。
随后,关瑞雪结合自身内容创作实践,分享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坚持传播正能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体会。她倡导大学生群体应提升媒介素养,善用自媒体工具讲述中国故事、展现青春奋斗,自觉抵制低俗内容,追求更有社会价值的创作导向。艾勇则结合行业特点,指出网络热点迭代迅速,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需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洞察力、快速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使其更能适应未来市场变化。
冯传良在会议总结中感谢专家们带来的深刻见解。他表示,学校将充分吸纳本次座谈成果,着力强化校地合作与专家智库支持,特别是在网络思政教育创新以及适应新业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力争将研讨共识转化为特色课程、实践项目与长效机制,切实提升育人实效,服务学生成长与地方发展。
(供稿 大学生记者团 文/李美婷 邓佳慧 图/陈晨 )